12月9日下午,江苏环保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三次常务理事会顺利召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任洪强,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刘建琳,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李政,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副主任谈荣康,宜兴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申志云,宜兴环科园科学技术局局长张芸霞、副局长张立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其他来自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公司、投资公司等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采取线上视频形式,由中心秘书处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国际部负责人周涛主持。
中心于2019年12月正式成立,在前期的工作中,已明确了中心建设方向、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及第一批院士专家团队。
本次理事会审议了中心理事会与秘书处人员调整情况,动议了院士团队专家人员增补。中心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陈乐对中心2021年以来的建设情况做了详细工作报告。交流环节,各方代表都对中心今后的运行机制、核心任务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刘建琳表示,中心取得的这一系列成绩要感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宜兴市政府、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宜兴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等对中心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要感谢理事会所有成员及秘书处成员的通力配合,为中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宾在会议中提到,中心从2019年12月20日成立后不久,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两年多来充分利用线上、新媒体等方式有条不紊地运作,发挥院士专家的智库作用,围绕全产业链开展了具有品牌效应的各项活动,相当一部分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协重视和支持。同时积极对接科创资源和国际资源,推动了宜兴环科园以及无锡、江苏省等一大批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致认可。彭宾强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心应进一步推进企业与科研机构,企业与院士团队,国家学会与地方科协、地方学会的资源贯通、服务下移,注重开放合作,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科技服务。中心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确定创新方向,特别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协同创新;应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科技难题;应继续探索创新机制,发挥中心协同创新优势,汇聚国家、省、市、园区资源,以院士专家团队为核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组织各类创新服务活动;应关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园区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区域地方绿色高质量发展;应关注前沿科技发展和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发挥智库作用,积极承担科技课题;应关注国际生态环境的科技发展,打造国际科技知识集散地和创新平台,形成地方品牌。

参会的成员单位代表及专家纷纷表态,会在江苏省科协的指导下,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牵头下,依托院士专家团队资源,全力配合做好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帮助中心在“院士”和“产业”的双发力下,继续发挥专业性和市场化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