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费梦雅
“如果世界最后一滴水是从你手指流下来的血水”“如果雾霾成了‘常客’”“如果北极冰川融化”……今年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中,一张张环保科普漫画生动尖锐地提醒着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从2012年至今,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已举办3年。今年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负责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作品收集,收到的作品中以雾霾为创造素材的居多。比赛吸引了众多高校、企业与工作室前来参与,动漫、微电影、摄影等多元化参赛作品向公众传递了环保科学知识与环保理念。
为致力环保科普,近年来,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南农大、南理工等多所高校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品牌活动,数百名志愿者分赴省内10个城市近百个乡村,在了解调研当地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和突出环境问题策划组织特色环保科普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以及空巢老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基本的环保知识。活动举办四年来,省环境科学学会共开展科普知识讲座78场、主题活动200余场,走访农户数千户,完成调查问卷5000余份,张贴、发放宣传资料手册数万份,受众人次达数万人,每年皆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的“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优秀组织奖”。
每逢科普周,省环境科学学会结合热门环保话题,以环保科普报告会、环保主题科普展、广场环保科普活动等形式,为民众释疑解惑。全省哪里有污染,污染有多严重,污染物有哪些……,“无所不知”的“1831”生态环境监控系统都能给出答案。今年全省科普周活动期间,学会邀请专家为市民介绍“1831”这一国内最先进的环保云平台,提升市民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知度。同时学会专家还现场为市民讲解雾霾与灰霾的差别、危害及防护措施等环境知识,并演示如何测定液体酸碱度及水体含氧量。
环保专家是环保科普的敲门砖。今年,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利用跨学科、跨地区、跨行业的优势,召集了一批省内环保专家,形成了省内较具权威性的“科技思想库”。现入库的专家近88人,涉及水、气、土壤等领域,为环保难点技术攻关、环境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提供了一支强大的“智力军团”,促进了全省全民科学素质与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