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电话:(025)86523413、86557136 传真:(025)86505117 邮政编码:210036
致: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鉴定报告
监测对象: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排放废气以及苗圃内植物氟含量
监测地点: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及何某苗圃
委托日期:2010年5月10日,鉴定费用交纳时间5月30日
受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我会聘请2位植保专家和1位环保专家,并指派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5位专业技术人员于2011年6月1日到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以及何某苗圃进行了现场采样及监测。植物叶片委托江苏省司法鉴定资质名录中的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进行检测。
现提交司法鉴定报告如下:
一、鉴定现场程序及相关情况
1、3位专家及专业监测人员对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投产时间、生产工艺、原料等进行了询问;
2、对何某苗圃相关情况进行了询问;
3、苗圃现场察看及采样。
表一 植物叶片名称及采集位置
样品名称 |
位置 |
检测项目 |
香樟枯叶 |
何某苗圃 |
氟含量 |
香樟活叶 |
何某苗圃 |
香樟对照 |
离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1KM处 |
桂花 |
何某苗圃 |
广玉兰 |
何某苗圃 |
二乔玉兰 |
何某苗圃 |
红枫 |
何某苗圃 |
红枫对照 |
离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1KM处 |
松树枯叶 |
何某苗圃 |
松树新叶 |
何某苗圃 |
松树对照 |
离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500m处 |
4、对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厂区生产流程进行查看并确定采样点及监测内容
表二 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厂区采样位置及监测项目
编号 |
采样点位置 |
项目 |
监测频次 |
Q2 |
萤石粉上料排口 |
烟尘 |
3次/1天 |
Q3 |
氟化氢、氯化铝制取排口 |
氟化物 |
Q4 |
成品包装排口 |
烟尘 |
Q5 |
HF反应炉废气排口 |
二氧化硫 |
5、对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的确定及采样监测内容
表三 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位置及监测项目
编号 |
测点名称 |
项目 |
频次 |
Q6 |
厂区上风向 |
氟化物 |
小时浓度次/1天 |
Q7 |
厂区下风向 |
Q8 |
厂区下风向 |
Q9 |
苗圃 |
二、检测依据
表四 监测项目依据
监测类别 |
分析项目 |
监测依据 |
废气 |
二氧化硫 |
HJ/T57-2000(定电位电解法) |
废气 |
氟化物 |
HJ/T67-2001(离子选择电极法) |
废气 |
颗粒物(烟尘、粉尘) |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环境空气 |
氟化物 |
HJ 480-2009(滤膜采样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
叶片 |
氟化物 |
GB/T 5009.18-2003 |
三、检测结果
1、植物叶片氟含量
表五 植物叶片氟含量检测结果
序号 |
样品名称 |
单位 |
实测数据 |
1 |
香樟枯叶 |
mg/kg |
501.19 |
2 |
香樟活叶 |
mg/kg |
46.46 |
3 |
香樟对照 |
mg/kg |
18.60 |
4 |
桂花 |
mg/kg |
198.66 |
5 |
广玉兰 |
mg/kg |
457.52 |
6 |
二乔玉兰 |
mg/kg |
75.82 |
7 |
红枫 |
mg/kg |
310.39 |
8 |
红枫对照 |
mg/kg |
18.49 |
9 |
松树枯叶 |
mg/kg |
766.77 |
10 |
松树新叶 |
mg/kg |
35.80 |
11 |
松树对照 |
mg/kg |
49.00 |
2、企业排放废气
表六 萤石粉上料排口Q2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大气压 |
Pa |
101700 |
101700 |
101700 |
烟气温度 |
℃ |
26 |
27 |
26 |
烟气静压 |
Pa |
220 |
180 |
190 |
烟气密度 |
kg/m3 |
1.2307 |
1.2261 |
1.2303 |
皮托管系数 |
/ |
0.84 |
0.84 |
0.84 |
动压值 |
Pa |
587 |
568 |
572 |
烟气流速 |
m/s |
25.9 |
25.6 |
25.6 |
烟道截面积 |
m2 |
0.1257 |
0.1257 |
0.1257 |
测态气量 |
×104m3/h |
1.17 |
1.16 |
1.16 |
含湿量 |
% |
0.045 |
0.046 |
0.045 |
标态气量 |
×104m3/h |
1.03 |
1.01 |
1.02 |
实测烟尘排放浓度 |
mg/m3 |
33.3 |
26.6 |
27.8 |
烟尘排放速率 |
kg/h |
0.34 |
0.27 |
0.28 |
表七 氟化氢、氯化铝制取排口Q3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氟化物排放浓度 |
mg/m3 |
0.62 |
1.17 |
1.04 |
表八 成品包装排口Q4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大气压 |
Pa |
101700 |
101700 |
101700 |
烟气温度 |
℃ |
24 |
25 |
24 |
烟气静压 |
Pa |
-610 |
-820 |
-800 |
烟气密度 |
kg/m3 |
1.2288 |
1.2222 |
1.2265 |
皮托管系数 |
/ |
0.84 |
0.84 |
0.84 |
动压值 |
Pa |
165 |
175 |
169 |
烟气流速 |
m/s |
13.8 |
14.2 |
13.9 |
烟道截面积 |
m2 |
0.0707 |
0.0707 |
0.0707 |
测态气量 |
×104m3/h |
0.35 |
0.36 |
0.35 |
含湿量 |
% |
0.046 |
0.046 |
0.046 |
标态气量 |
×104m3/h |
0.306 |
0.315 |
0.310 |
实测烟尘排放浓度 |
mg/m3 |
28.4 |
28.9 |
27.6 |
烟尘排放速率 |
kg/h |
0.09 |
0.09 |
0.09 |
表九 HF反应炉废气排口Q5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大气压 |
Pa |
101700 |
101700 |
101700 |
烟气温度 |
℃ |
68 |
67 |
68 |
烟气静压 |
Pa |
-10 |
-20 |
-10 |
烟气密度 |
kg/m3 |
1.0766 |
1.0797 |
1.0766 |
皮托管系数 |
/ |
0.84 |
0.84 |
0.84 |
动压值 |
Pa |
3 |
2 |
4 |
烟气流速 |
m/s |
2.0 |
1.6 |
2.3 |
烟道截面积 |
m2 |
0.2826 |
0.2826 |
0.2826 |
测态气量 |
×104m3/h |
0.20 |
0.16 |
0.23 |
含湿量 |
% |
0.035 |
0.035 |
0.035 |
标态气量 |
×104m3/h |
0.16 |
0.13 |
0.18 |
含氧量 |
% |
13.5 |
14.1 |
14.3 |
空气过剩系数 |
/ |
2.80 |
3.04 |
3.13 |
实测SO2浓度 |
mg/m3 |
12 |
14 |
11 |
SO2排放浓度 |
mg/m3 |
19.8 |
25.1 |
20.3 |
SO2排放速率 |
kg/h |
0.02 |
0.02 |
0.02 |
3、企业周边空气监测结果
表十 环 境 空 气 监 测 结 果 表
监测项目 |
监测点位 |
厂区上风向Q6 |
厂区下风向Q7 |
厂区下风向Q7 |
苗圃Q9 |
监测日期 |
2011/6/2 |
监测频次 |
ug/m3 |
ug/m3 |
ug/m3 |
ug/m3 |
氟化物 |
第一次 |
3.9 |
1.9 |
0.9L |
0.9 |
第二次 |
1.9 |
30.0 |
0.9L |
1.2 |
第三次 |
5.3 |
2.2 |
0.9L |
0.9L |
L表示未检出
表十一 气 象 参 数 监 测 结 果
日期 |
时间 |
气温(K) |
气压(kPa) |
相对湿度(%) |
风向 |
风速(m/s) |
2011/6/2 |
第一次 |
302 |
101.6 |
54 |
东南 |
1.4 |
第二次 |
300 |
101.6 |
54 |
东南 |
1.1 |
第三次 |
300 |
101.6 |
57 |
东南 |
1.7 |
四、司法鉴定结论
1、比较“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年产40000 吨氟化铝项目竣工废气排放监测结果”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安徽某有限公司生产时环境空气和废气排放监测结果”,各监测数据的差异属生产时正常波动范围,两者监测结果是一致的,监测结果可信。
2、根据两者监测的数据,该企业正常生产时,工艺废气中的氟化物、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和速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排放要求;锅炉烟气烟尘和SO2排放浓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限值要求;热风炉烟道气烟尘和SO2排放浓度均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二级标准排放要求;氟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厂界监控浓度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企业排放废气满足达标排放标准并不表示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特别是对特定环境因子较为敏感的植物有一定影响。
3、据现场查看,该苗圃位于一个丘陵缓坡地,主要苗木品种有香樟、桂花、红枫、紫薇、广玉兰、二乔玉兰、银杏等当地常见的适生树种,苗圃地的管理状况良好。经鉴定,主要苗木的受害症状如下:红枫:嫩梢枯死,无新叶,老叶的叶尖或叶缘枯死,部分植株死亡;香樟:叶面上有黄色斑块,部分叶片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广玉兰:嫩叶的叶尖和叶缘出现枯死,生长不良;二乔玉兰:嫩叶的叶尖和叶缘出现枯死,生长不良;紫薇:顶芽生长萎缩,新叶变小,生长不良;桂花:落叶,树叶稀疏,部分植株枯死;雪松和湿地松:针叶大量枯死,部分植株枯死。
从上述苗木受害症状看,与植物受HF气体污染后首先引起叶尖和叶缘枯死,受害叶组织与正常叶组织之间形成明显边界等特征基本一致,且表现出距离化工厂区越近的地块受害程度越重的规律,在受害部位未发现虫害特征或病原物病症,因此,可以基本排除苗木的伤害是由虫害或侵染性病害引起的。
4、在该苗圃地选择香樟、红枫、松树、桂花、广玉兰、二乔玉兰等品种苗木,采集叶片测定叶内的氟含量,并在距离该苗圃地和化工厂南面1km处,选择生长正常、大小相近的香樟、红枫和松树的叶含氟量为对照,测定结果表明:苗圃内香樟枯死叶片的氟含量达501.19mg/kg,是对照的26.9倍;红枫叶片的氟含量达310.39 mg/kg,是对照的16.8倍; 松树枯叶的氟含量达766.77 mg/kg,是对照的15.6倍;桂花、广玉兰和二乔玉兰叶片的氟含量分别达198.66、457.52和75.82 mg/kg。氟化物在植物的茎叶内有积累效应,其含量超过该植物的最大耐受范围时,植物出现伤害症状,甚至会引起枯死。
5、根据调查与测定分析结果,该苗圃内苗木出现的伤害和死亡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排放的氟化氢气体污染所致。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二О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电话:(025)86523413、86557136 传真:(025)86505117 邮政编码:210036
致: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司法鉴定报告
监测对象: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排放废气以及苗圃内植物氟含量
监测地点: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及何某苗圃
委托日期:2010年5月10日,鉴定费用交纳时间5月30日
受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我会聘请2位植保专家和1位环保专家,并指派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5位专业技术人员于2011年6月1日到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以及何某苗圃进行了现场采样及监测。植物叶片委托江苏省司法鉴定资质名录中的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进行检测。
现提交司法鉴定报告如下:
一、鉴定现场程序及相关情况
1、3位专家及专业监测人员对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基本情况、投产时间、生产工艺、原料等进行了询问;
2、对何某苗圃相关情况进行了询问;
3、苗圃现场察看及采样。
表一 植物叶片名称及采集位置
样品名称 |
位置 |
检测项目 |
香樟枯叶 |
何某苗圃 |
氟含量 |
香樟活叶 |
何某苗圃 |
香樟对照 |
离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1KM处 |
桂花 |
何某苗圃 |
广玉兰 |
何某苗圃 |
二乔玉兰 |
何某苗圃 |
红枫 |
何某苗圃 |
红枫对照 |
离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1KM处 |
松树枯叶 |
何某苗圃 |
松树新叶 |
何某苗圃 |
松树对照 |
离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500m处 |
4、对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厂区生产流程进行查看并确定采样点及监测内容
表二 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厂区采样位置及监测项目
编号 |
采样点位置 |
项目 |
监测频次 |
Q2 |
萤石粉上料排口 |
烟尘 |
3次/1天 |
Q3 |
氟化氢、氯化铝制取排口 |
氟化物 |
Q4 |
成品包装排口 |
烟尘 |
Q5 |
HF反应炉废气排口 |
二氧化硫 |
5、对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的确定及采样监测内容
表三 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位置及监测项目
编号 |
测点名称 |
项目 |
频次 |
Q6 |
厂区上风向 |
氟化物 |
小时浓度次/1天 |
Q7 |
厂区下风向 |
Q8 |
厂区下风向 |
Q9 |
苗圃 |
二、检测依据
表四 监测项目依据
监测类别 |
分析项目 |
监测依据 |
废气 |
二氧化硫 |
HJ/T57-2000(定电位电解法) |
废气 |
氟化物 |
HJ/T67-2001(离子选择电极法) |
废气 |
颗粒物(烟尘、粉尘) |
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
环境空气 |
氟化物 |
HJ 480-2009(滤膜采样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
叶片 |
氟化物 |
GB/T 5009.18-2003 |
三、检测结果
1、植物叶片氟含量
表五 植物叶片氟含量检测结果
序号 |
样品名称 |
单位 |
实测数据 |
1 |
香樟枯叶 |
mg/kg |
501.19 |
2 |
香樟活叶 |
mg/kg |
46.46 |
3 |
香樟对照 |
mg/kg |
18.60 |
4 |
桂花 |
mg/kg |
198.66 |
5 |
广玉兰 |
mg/kg |
457.52 |
6 |
二乔玉兰 |
mg/kg |
75.82 |
7 |
红枫 |
mg/kg |
310.39 |
8 |
红枫对照 |
mg/kg |
18.49 |
9 |
松树枯叶 |
mg/kg |
766.77 |
10 |
松树新叶 |
mg/kg |
35.80 |
11 |
松树对照 |
mg/kg |
49.00 |
2、企业排放废气
表六 萤石粉上料排口Q2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大气压 |
Pa |
101700 |
101700 |
101700 |
烟气温度 |
℃ |
26 |
27 |
26 |
烟气静压 |
Pa |
220 |
180 |
190 |
烟气密度 |
kg/m3 |
1.2307 |
1.2261 |
1.2303 |
皮托管系数 |
/ |
0.84 |
0.84 |
0.84 |
动压值 |
Pa |
587 |
568 |
572 |
烟气流速 |
m/s |
25.9 |
25.6 |
25.6 |
烟道截面积 |
m2 |
0.1257 |
0.1257 |
0.1257 |
测态气量 |
×104m3/h |
1.17 |
1.16 |
1.16 |
含湿量 |
% |
0.045 |
0.046 |
0.045 |
标态气量 |
×104m3/h |
1.03 |
1.01 |
1.02 |
实测烟尘排放浓度 |
mg/m3 |
33.3 |
26.6 |
27.8 |
烟尘排放速率 |
kg/h |
0.34 |
0.27 |
0.28 |
表七 氟化氢、氯化铝制取排口Q3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氟化物排放浓度 |
mg/m3 |
0.62 |
1.17 |
1.04 |
表八 成品包装排口Q4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大气压 |
Pa |
101700 |
101700 |
101700 |
烟气温度 |
℃ |
24 |
25 |
24 |
烟气静压 |
Pa |
-610 |
-820 |
-800 |
烟气密度 |
kg/m3 |
1.2288 |
1.2222 |
1.2265 |
皮托管系数 |
/ |
0.84 |
0.84 |
0.84 |
动压值 |
Pa |
165 |
175 |
169 |
烟气流速 |
m/s |
13.8 |
14.2 |
13.9 |
烟道截面积 |
m2 |
0.0707 |
0.0707 |
0.0707 |
测态气量 |
×104m3/h |
0.35 |
0.36 |
0.35 |
含湿量 |
% |
0.046 |
0.046 |
0.046 |
标态气量 |
×104m3/h |
0.306 |
0.315 |
0.310 |
实测烟尘排放浓度 |
mg/m3 |
28.4 |
28.9 |
27.6 |
烟尘排放速率 |
kg/h |
0.09 |
0.09 |
0.09 |
表九 HF反应炉废气排口Q5
监测日期 |
2011年6月2日 |
项目 |
单位 |
监测结果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大气压 |
Pa |
101700 |
101700 |
101700 |
烟气温度 |
℃ |
68 |
67 |
68 |
烟气静压 |
Pa |
-10 |
-20 |
-10 |
烟气密度 |
kg/m3 |
1.0766 |
1.0797 |
1.0766 |
皮托管系数 |
/ |
0.84 |
0.84 |
0.84 |
动压值 |
Pa |
3 |
2 |
4 |
烟气流速 |
m/s |
2.0 |
1.6 |
2.3 |
烟道截面积 |
m2 |
0.2826 |
0.2826 |
0.2826 |
测态气量 |
×104m3/h |
0.20 |
0.16 |
0.23 |
含湿量 |
% |
0.035 |
0.035 |
0.035 |
标态气量 |
×104m3/h |
0.16 |
0.13 |
0.18 |
含氧量 |
% |
13.5 |
14.1 |
14.3 |
空气过剩系数 |
/ |
2.80 |
3.04 |
3.13 |
实测SO2浓度 |
mg/m3 |
12 |
14 |
11 |
SO2排放浓度 |
mg/m3 |
19.8 |
25.1 |
20.3 |
SO2排放速率 |
kg/h |
0.02 |
0.02 |
0.02 |
3、企业周边空气监测结果
表十 环 境 空 气 监 测 结 果 表
监测项目 |
监测点位 |
厂区上风向Q6 |
厂区下风向Q7 |
厂区下风向Q7 |
苗圃Q9 |
监测日期 |
2011/6/2 |
监测频次 |
ug/m3 |
ug/m3 |
ug/m3 |
ug/m3 |
氟化物 |
第一次 |
3.9 |
1.9 |
0.9L |
0.9 |
第二次 |
1.9 |
30.0 |
0.9L |
1.2 |
第三次 |
5.3 |
2.2 |
0.9L |
0.9L |
L表示未检出
表十一 气 象 参 数 监 测 结 果
日期 |
时间 |
气温(K) |
气压(kPa) |
相对湿度(%) |
风向 |
风速(m/s) |
2011/6/2 |
第一次 |
302 |
101.6 |
54 |
东南 |
1.4 |
第二次 |
300 |
101.6 |
54 |
东南 |
1.1 |
第三次 |
300 |
101.6 |
57 |
东南 |
1.7 |
四、司法鉴定结论
1、比较“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年产40000 吨氟化铝项目竣工废气排放监测结果”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安徽某有限公司生产时环境空气和废气排放监测结果”,各监测数据的差异属生产时正常波动范围,两者监测结果是一致的,监测结果可信。
2、根据两者监测的数据,该企业正常生产时,工艺废气中的氟化物、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和速率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排放要求;锅炉烟气烟尘和SO2排放浓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类区限值要求;热风炉烟道气烟尘和SO2排放浓度均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二级标准排放要求;氟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厂界监控浓度均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企业排放废气满足达标排放标准并不表示对环境不造成影响,特别是对特定环境因子较为敏感的植物有一定影响。
3、据现场查看,该苗圃位于一个丘陵缓坡地,主要苗木品种有香樟、桂花、红枫、紫薇、广玉兰、二乔玉兰、银杏等当地常见的适生树种,苗圃地的管理状况良好。经鉴定,主要苗木的受害症状如下:红枫:嫩梢枯死,无新叶,老叶的叶尖或叶缘枯死,部分植株死亡;香樟:叶面上有黄色斑块,部分叶片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广玉兰:嫩叶的叶尖和叶缘出现枯死,生长不良;二乔玉兰:嫩叶的叶尖和叶缘出现枯死,生长不良;紫薇:顶芽生长萎缩,新叶变小,生长不良;桂花:落叶,树叶稀疏,部分植株枯死;雪松和湿地松:针叶大量枯死,部分植株枯死。
从上述苗木受害症状看,与植物受HF气体污染后首先引起叶尖和叶缘枯死,受害叶组织与正常叶组织之间形成明显边界等特征基本一致,且表现出距离化工厂区越近的地块受害程度越重的规律,在受害部位未发现虫害特征或病原物病症,因此,可以基本排除苗木的伤害是由虫害或侵染性病害引起的。
4、在该苗圃地选择香樟、红枫、松树、桂花、广玉兰、二乔玉兰等品种苗木,采集叶片测定叶内的氟含量,并在距离该苗圃地和化工厂南面1km处,选择生长正常、大小相近的香樟、红枫和松树的叶含氟量为对照,测定结果表明:苗圃内香樟枯死叶片的氟含量达501.19mg/kg,是对照的26.9倍;红枫叶片的氟含量达310.39 mg/kg,是对照的16.8倍; 松树枯叶的氟含量达766.77 mg/kg,是对照的15.6倍;桂花、广玉兰和二乔玉兰叶片的氟含量分别达198.66、457.52和75.82 mg/kg。氟化物在植物的茎叶内有积累效应,其含量超过该植物的最大耐受范围时,植物出现伤害症状,甚至会引起枯死。
5、根据调查与测定分析结果,该苗圃内苗木出现的伤害和死亡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徽某氟化学有限公司排放的氟化氢气体污染所致。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二О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