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学会介绍 会员信息 科技园地 社会服务 团体标准 噪声咨询平台 环保科技智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园地 > 科普教育
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科普小短文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原,森林,湖泊,荒漠,海洋等599种生态系统,三万多种高等植物,以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高等植物数量世界排名第三,裸子植物数量世界排名第一,哺乳类世界第一,鸟类世界第五,两栖类世界第五,爬行类世界第八,其中中国特有种有1598种。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它使地球上每一个生命体都独一无二。它能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降解污染、稳定气候、保护水资源等。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人类也是十分重要的,80%人类的食物来自于超过20种植物,人类衣食住行所使用的物种则超过40000种。生物多样性还能提供医药资源以及工业所需的资源,同时也丰富了人类生活。生物多样性如果遭到破坏,那人类是粮食、医药、淡水,作物的授粉,自然灾害等问题都将席卷而来。

  因此人类制定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公约》还衍生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关于赔偿责任和补救的名古屋-吉隆坡补充议定书》和《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公正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目前有196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 并于1993年1月5日正式批准,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并分别于2005年6月8日和2016年6月8日批准了《公约》所属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公正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于2011年成立了由分管副总理任主席、25个相关部门参加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并在其指导下制订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2011-2020》,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的重要政策规划。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工作,通过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政府还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开展了大量合作,积极推动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爱知目标”的实现,树立了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负责任大国的良好榜样。中国还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参与,增强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部分摘自国家环保部通告)

  长江流域南京段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最为典范的就是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长江江豚,俗称“江猪”,是中国长江特有亚种,处于我国淡水生物链顶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南京长江江段历史上就是江豚的分布活动区域,同时南京也是整个长江流域唯一能在市区观测江豚的城市。2014年10月09日,江苏省政府同意建立南京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南京长江段成镇江之后江苏第二个江豚自然保护区,这一保护区将覆盖了南京长江段90%的地区。

附件: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免责申明 | 给我留言
Copyright 2002-2009 © Jiangsu society for envionmental sciences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保留有限权利 技术支持: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ICP备案号:苏ICP备13003745号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邮编210036 电话:025-86557136 传真:86505117
流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