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 大学生千乡万村科普行

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小分队活动展示(六)河海大学2017年赴栗山镇杨梅村垃圾污染研究小分队

发布时间:2017-07-18 来源: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河海大学2017年赴栗山镇杨梅村垃圾污染研究小分队

活动日期:7.6-7.13

活动地点:湖南省湘乡市栗山镇杨梅村

活动简介:

7月6日-13日,河海大学赴湖南省湘乡市栗山镇杨梅村垃圾污染研究小分队正式启程前往目的地开始实践。6日下午小分队有幸采访到了湘乡市环保局副局长彭矛一。

彭副局长在采访中告诉小分队:湘乡市对农村及城市垃圾处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基于客观原因政策的具体实施有较大差异,而垃圾污染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村民的科学处理垃圾的意识,此次“千乡万村”实践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湘乡市环保局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将尽最大努力为我们的宣传活动提供帮助。通过采访活动,我们也对本市目前垃圾处理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未来的调研方向,更加奠定了我们做好宣讲的信心。

7日上午,我们小队在村中挨家挨户走访,邀请村民填写调查问卷。在第一户家中,男主人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怀疑,一直避谈我们的问题,在请他填写问卷时更是直接拒绝。我们一边详尽地解释此次到来的目的,一边发放我们的垃圾处理科普宣传挂画给家里的孩子。孩子们立刻被宣传画上的卡通形象吸引,我们也趁机向他们介绍海报的内容,教授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小知识。看到我们是真正的来做志愿公益的环保科普活动,村民们最终信任了我们并积极配合。

在傍晚的统计讨论中,我们对上午收回的近一百份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村民都有垃圾分类意识,而且非常希望能够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我们将这些情况整理编写成调研报告,准备呈交有关部门作为建言献策。

8日,在完成了两天的采访后,我们小分队决定深入乡田间地头,在菜地、农田、房前屋后以及垃圾焚烧坑旁,实地采集土壤样本,了解垃圾随地焚烧对土壤的污染现状。普通土壤及可视重度污染地区的土壤区域,我们均用科学方法等量取土并记录下采集时间与当地温度,分别标记为一至四号,从颜色,气味,土壤结构,板结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可以看到垃圾焚烧坑旁土壤,虽然从表面上看像黑黑的沃土,但实际上板结严重,有刺鼻气味、重金属残留表明土壤已遭受污染。

前日小组对村民的采访询问中得知,由于村中无固定垃圾收集点,也没有像城市那样有垃圾车来收集送往垃圾处理厂,焚烧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垃圾的最快方法。因此在下午的总结中,组员们查阅关于土壤污染的资料,询问王永花老师意见,整理出土壤样本分析报告,得出结论:杨梅村地区垃圾焚烧情况严重与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居民自觉意识差等均有关系。

9日,带着垃圾不焚烧该如何科学处理的问题,我们到达了湘乡市垃圾处理厂,准备探寻垃圾焚烧坑中简单焚烧与垃圾填埋处理厂处理方式的不同点。

  在垃圾处理厂负责人邓雨来主任的带领下,我们知道了目前垃圾填埋处理的流程:先称量,后送达填埋区,平整,进行灭蚊除臭等无害化处理后覆盖,最后对垃圾渗滤液深化处理后排放到河流中。但在参观时,我们发现:垃圾填埋区域面积已经很大,但依然不能满足当地垃圾处理需求。对于垃圾发酵时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没有任何处理措施。这说明垃圾填埋处理仍然是不科学的方法。

邓主任表示,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区容量问题,政府将于明年年底建成占地约150亩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同时将原垃圾填埋场所在地改建成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并入驻第三方服务配套建设。真正的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再生利用,全面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昨天对村民垃圾焚烧坑土壤的监测对比垃圾集中处理的效果,我们认为垃圾处理厂的垃圾处理流程相对固定严谨,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处理方法相对科学,垃圾集中处理厂土壤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农村垃圾焚烧坑。如何对农村垃圾进行优化处理,实现废物利用,成为了我们调研小组新的研究课题。

10日,为更进一步了解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垃圾产生情况,我们全队六人分成三小组分别跟入三种类型家庭:一户是近九十岁的老年夫妇;另一户是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生活的家庭;还有一户是普通的三口之家。

通过一天的随访,三个小组对各自所观察的家庭均有一定了解:虽然三个不同的家庭目前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在农村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小组成员针对垃圾分类不规范,随意焚烧垃圾的现象展开讨论,并拿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同时因地制宜,对废物再利用和垃圾环保回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团队的演讲稿,为最后的宣讲会做好充分准备。

11日,实践第六天,我们根据体验农村家庭生活活动心得,结合前四天的采访、调查、样本总结结果,为杨梅村村民举办了一场活泼生动的科普宣讲会。

  活动在杨梅村村部举行,全程约一个半小时,到场人员有杨梅村村支部、本村学校教师及部分村民。我们在宣讲中展示了前几日拍摄的垃圾焚烧堆的照片以及收集到的四种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借此向村民介绍垃圾随意焚烧的危害及影响。期间我们也根据在垃圾处理厂学习到的填埋处理流程,为村民分析了垃圾集中处理与垃圾焚烧的区别。随后,结合昨日家庭生活体验的心得,小组成员与村民分享了家庭垃圾处理的小窍门并且在最后系统教授了村民关于垃圾分类的常识及具体做法。最后,小组成员邀请到场村民在环保横幅上签字留念,科普宣传活动圆满成功。

 

最后,本组成员一起总结本次社会实践,撰写相关总结和调研报告,向老师反馈本次实践的情况,并将之前整理的调查统计结果,土壤样本分析报告及实践总结材料交予湘乡市有关部门。至此,本次实践在六名队员的默契配合下安全顺利的结束。

这七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一方面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让我们对于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更深层的了解,继而在实践中真正用我们的智慧思想和志愿精神去帮助他人;另一方面,从两个多月前的共同熬夜写申报书,准备答辩,到七天在杨梅村的朝夕相处,我们六个人之间的友谊变得愈发深厚,一路的陪伴与合作,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情,也让我们为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次“千乡万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铭记心中,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把公益环保的正能量传达给更多人,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始终相信,所有的付出终有回音,即便存在不可避免的误解,杨梅村的孩子们对环保科普的求知欲以及老人们心中憧憬的旖旎风光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