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普及

绿益江苏丨江苏省大学生践行生态文明宣贯 ------记江苏省2023年“大学生在行动”

发布时间:2023-10-13 来源: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为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力量和智慧,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举办“江苏省大学生在行动暨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行动已连续开展14届。


  2023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的130支小队、1050名志愿者参与本次活动,于暑假期间前往省内外基层社区和乡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25场,90000余人次参与。其中进农村场次240场,服务村镇居民25000余人进社区场次217场,服务社区群众30000余人进校园场次114场,服务青少年20000余人进企业、进机关88进科普基地场馆62场;进行实地生态文明检测104场;发放调查问卷21361各类宣传报道300余篇。 

  一、落实细节,设立高水平志愿团队 

  根据国家学会下发的“大学生在行动”通知要求,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根据江苏省实际情况,完善自身平台架构,在国家学会和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与有关单位和各高校相关团委联合发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等主题,开展了小分队申报活动,并优中选优,从数百支报名小队中筛选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的130支小队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是国家学会要求的志愿者注册登记平台,学会积极发动,通过截图认证的方式保证参与者都注册报名。同时通过志愿服务平台和小分队QQ群双平台联动,进行实时指导,答疑解难。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支队2019年在平台注册。截止20236月,志愿服务平台拥有注册志愿者2560人,在全国各类省级学会中排名第4QQ群平台动态更新,目前有高校志愿者分队负责人员314人。 

  根据活动相关内容,学会邀请专家提供双碳科普资料,印制双碳科普手册3000份,为各个小分队分配旗帜衣帽,同时通过举办“江苏省高校环保科普及志愿服务线上交流会”,为每个小分队配备专家指导,每年邀请中高级专家100人次以上,为小分队对接实践单位,提供宣传平台等方式助力活动开展,投入公益经费近10万元。 

  经学会培育,大量志愿者和小分队获得校级表彰,河海姚雪桢同学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优秀志愿者。 

  二、加强组织,承办全国启动仪式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和《“十四五”生态环境科普工作实施方案》,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组织活动时紧紧围绕相关政策要求,学习工作要点,在组织的活动中重点面向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助力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为了更好的组织活动,给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做好准备工作,学会于4月就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江苏省大学生在行动暨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通知》,选拔出了参加活动的优秀小分队。为了鼓励和促进各个高校环保相关专业的院校团委、环保社团和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开展环保科普和志愿服务工作。 

  61日,2023年“大学生在行动”全国启动仪式暨科技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以及河海大学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处调研员吴丰成、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于红霞、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巡视员李政、河海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继超、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刘建琳、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刘一帆等领导出席活动,来自福建、重庆、四川、浙江等地方学会及高校的代表、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环境科学会、共青团河海大学委员会、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党委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本次线下活动,科技志愿服务交流报告会线上观看人数超100万。 

  为了鼓励和促进各个高校环保相关专业的院校团委、环保社团和大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帮助环保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了解环保活动需求,搭建各类环保活动信息交流的平台,学会于614日举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保科普及志愿服务师生在线讲座。学会张晨老师为参与本次活动的300余名小分队负责人讲授的开展活动的重点、要点和注意事项。

  

  三、基层践行 小分队活动丰富多彩 

  活动于6月下旬至9月初开展,各小分队根据实际情况依次开展活动,助力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农村调研、村户走访和村委会讲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服务;通过校园课堂、社区宣讲等方式为青少年讲解科普知识;通过问卷调查、进厂调研等方式为产业工人和城镇劳动者服务;通过一对一讲解、广场宣讲等方式为老年人服务;通过拜访政府部门和提交调研报告等方式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服务。2023年,江苏省大学生小分队共前往21个省市的基层开展活动,开展活动82590000余人次参与。其中进农村场次240场,服务村镇居民25000余人进社区场次217场,服务社区群众30000余人进校园场次114场,服务青少年20000余人进企业、进机关88进科普基地场馆62场;进行实地生态文明检测104场;发放调查问卷21361发布报道300余篇 

  科普日期间,江苏省小分队也积极响应号召,为推动党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理论知识,树立新时代绿色低碳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学会指导下,河海大学绿色能源宣传小分队及河海大学村社节能宣传小分队于918日晚在学校礼堂面向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2023300余名同学进行“让环保扎根现在,用低碳昭示未来”主题宣讲。  

  四、积极创新,鼓励开拓科普成果 

  学会对小分队严格要求,以照片、视频和实际成果为证,通过评分细则对各小分队的实际活动进行打分评比,从而选拔举荐优秀小分队。在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他们除了在完成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发宣传手册,宣传讲课和编写活动报道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普创作。共计有录制微视频42个,绘制科普漫画35幅,撰写科普文章28篇,提交调研报告46篇。 

  学会也积极为学生志愿者们的作品提供发表和展出渠道,通过学会内刊发表科普文章,通过省科协科普云平台展示同学作品,也积极将其他作品征集活动的渠道告知同学们。学会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积极发布志愿者小分队活动情况,目前发布80篇,另从国家学会环保科普365微信公众号发布10余篇。 

  五、多重联动,提升志愿者活动积极性 

  近年来,学会在组织大学生在行动活动的同时,还将学会自身多个和大学生有关的活动串联,如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白名单赛事“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江苏省大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生态环境部“我是生态讲解员”江苏赛区等活动,提升学会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对大学生志愿者形成正反馈,全面提升他们的自身素养。通过邀请参观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环保科普基地,参加学会举办的“小科学家”生物多样性调研等活动增加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学会活动的积极性。 

  经过数年探索,项目联动的成效显著,江苏省大学生在行动暨大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志愿者跃升至1050人,队伍扩至130支。与活动联动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江苏省大学生生态环境知识竞赛也完成升级,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共青团江苏省委和江苏省科协三家共同主办,学会和省厅宣教联合承办。初赛以来,已经47所省内高校27000余人参加初赛。来年参赛部分的同学又可以继续扩充大学生在行动队伍,形成良好的正循环。 

  未来,学会还将力推“小事件,大环保”,以广泛的宣传环保知识为工作重心,不以专业为限制,组织发动志愿者从身边小事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人群的科学素养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