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大、居住分散、村镇经济力量薄弱,居民生活污水和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收集率低,大部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水质的严重恶化。目前已建的污水处理厂存在着建设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针对上述难题,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领导的课题组经过多年努力,开发了高效微生物——改性竹炭污水处理新技术。
该技术将培育的高效微生物菌种负载到生物带和改性竹炭上,再使生物带和改性竹炭与污水的长时间接触产生双重的净化作用,对污水起到深度净化的目的。生物改性竹炭具有特殊巨大的比表面积和极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增加微生物和水体中污染物的接触时间,能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繁多而适宜的附着和寄居的场所,从而在生物量、生物相等方面大大加强,系统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得以提高;微生物的降解功能使得竹炭的吸附性能得以持续发挥。
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少、运行成本低、运行中产生污泥量少、处理效果好和工艺灵活等特点。
2009年2月19日至20日,江苏省老年科协陈世爱副会长和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许纲熙副理事长率领有关方面专家一行四人,对该项技术的示范工程——江阴周庄花家浜河道治理工程和浙江岱山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有关于技术、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详细介绍,并对示范工程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微的调研。
考察团成员经此次考察一致认为,该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适合于村镇污水的处理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